生物质燃料物理特性,生物质燃料物理特性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生物质燃料物理特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生物质燃料物理特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生物质燃料颗粒热值多少大卡?
欧盟标准对生物质颗粒的热值没有提出具体的数值,但要求销售商应予以标注。瑞典标准要求生物质颗粒的热值一般应在16.9 兆焦上。 根据瑞典的以及欧盟的生物质颗粒分类标准,若以其中间分类值为例,则可以将生物质颗粒大致上描述为以下特性: 生物质颗粒的直径一般为6~10毫米,长度为其直径的4~5倍,破碎率小于1.5%~2.0%,干基含水量小于15%,灰分含量小于2%,硫含量和氯含量均小于0.07%,氮含量小于0.5%。 生物质燃料由秸秆、稻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等以及“三剩物”经过加工产生。生物质颗粒的直径一般为6~10毫米。
根据物质燃烧特性火灾可分为那五种?
1)A 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2)B 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体火灾
3)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燃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
4)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钠、镁、钾、铝镁合金等。
颗粒煤燃烧特点?
颗粒煤燃烧往往不彻底,浪费极大,现分析如下:生物质燃料挥发分、H的含量高,单位重量的燃料需要氧气量较烟煤多。生物质颗粒燃料都很轻,燃料燃烧时一般随着烟气一边飘一边燃烧,如引风过大或烟气流程短,可能燃料会在尾部烟道中还在燃烧,严重威胁引风机的运行,也造成浪费。部分生物质燃料有“爆竹”现象,出现喷火,应注意,避免烧伤。
生物质颗粒,是什么?
生物质颗粒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压辊和环模对粉碎后的生物质秸秆、林业废弃物等原料进行冷态致密成型加工。
原料的密度一般为 0.1—0.13t/m3,成型后的颗粒密度 1.1—1.3t/m3,方便储存、运输,且大大改善了生物质的燃烧性能。
发展秸秆制粒技术,对于生物质的大规模应用起到关键性作用。
生物质颗粒是一种以生物质材料(如木屑、秸秆、麸皮等)为原料,经过粉碎、压缩、成型等工艺处理而成的固体颗粒状燃料。
生物质颗粒具有可再生、清洁、低碳、高热值等特点,可用于取代传统燃料如煤炭、石油等,被广泛应用于热电厂、工厂、家庭采暖等领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能源形式。
高炉物理热指是什么?
热值指完全燃烧1kg(或1m^3,气体)的物质释放出的能量,是一种物质特定的性质。 单位是J/kg或J/m^3(气体) 定义 1千克(每立方米)某种固体(气体)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热值,属于物质的特性,符号是q,单位是焦耳每千克,符号是J/kg(J/m^3)。热值反映了燃料燃烧特性,即不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大小。
物质燃烧的本质是什么?
谢邀。
〇历史上,人们对燃烧的最初的“科学”解释是“燃素说”。燃素参与燃烧的全过程。
〇现代科学对燃烧的定义。
(1)狹义定义: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燃物所发生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
(2)广义定义:特定条件下,物质由A原子(分子)衰变或聚合为B原子(分子)时,所产生能量的剧烈地释放丶爆发丶幅射现象。
〇燃烧的本质是“能量的剧烈转化与释放”。其基本特征:发热丶发光,表现为热与光的传导丶散发和幅射。
燃烧的一般概念是可燃物在满足燃烧条件时发生的释放化学能的化学反应。广义的燃烧是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就不仅仅是化学能,也包括质量转化为能量的过程,以及放射性物质衰变过程释放能量的过程,总体来讲,燃烧的本质就是释放能量的过程,对于剧烈程度而言,并无特殊规定,如果在人类的认识范畴内感觉速度快能量大,则称之为爆炸,但放到宇宙的时间尺度,或者微观尺度而言,几毫秒也可以很久,几亿年也可以是一瞬间。
物质燃烧的本质是什么?物质燃烧的本质是化学反应。当一个物体达到自己的燃烧点的时候,它就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燃烧。例如,木炭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就会燃烧,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等物。氢气和氦气发生聚变反应后,释放出巨大热能,产生光和热。蜡烛、木香等的燃烧也都是化学反应。核电站是通过核裂变--铀或钚通过原子核的分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放出能量,并不要氧气参与。我们的太阳就是一个主要由氢气组成的气态恒星,太阳质量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太阳是我们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它可以至少燃烧一百多亿年,现在已经燃烧了大约45.7亿年,所以,我们太阳尚处于其中年时期。我们现代人类是不需要为太阳的熄灭而担忧的。
燃烧的化学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的条件:第一,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第二,有氧化剂参与。常见的燃烧一般要有氧气参与的。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例如火箭燃料的燃烧是靠氧化剂的助燃,因为火箭飞出大气层以后,真空中是无氧状态。化学知识告诉我们: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核燃料燃烧等都是无氧燃烧。
在 化学层面上,研究的燃烧只是表象,不能说明燃烧的本质是什么,要探究物质燃烧的本质必须从物理学的微观领域一一分子、原子物理。
大家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核外的电子和原子核(质子、中子)组成,当物质受到放电、光照、辐射、催化、加热以及在化学反应时,分子(原子)剧烈运动,内能迅速增加,温度迅速升高,使电子发生能级跃迁或原子核发生变化,就会向外辐射能量,辐射的能量主要表现为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以及电磁波谱中其它的各种射线(x射线、α射线、β射线等)。因为各种物质的结构有差别,电子所处的能级和原子核所含有的核能不同,同时,燃烧物质的种类和构成比例不同,发出的色光(射线)比例不同,燃烧物所发出的光的颜色是不同的。
人们用肉眼看到的"火焰",只是能量辐射的一种形式,能量辐射有二种形式,肉眼可以看到的电磁波(可见光),肉眼看不到的电磁波(不可见光和各种射线等)、机械振动(波),任何物质在任何时候都向外辐射能量,例如,人体就不断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发热而未发出可见光以前,主要以红外线为主,所以,接近这样的物体才感觉到"暖"。这是红外线的"热"特性,但这不能叫做燃烧。
总而言之,燃烧的本质是物体向外剧烈辐射能量的过程(强调"剧烈"呵!),是物体的质量转化为能量的一种形式。物体燃烧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暗能量的形式存在于宇宙中。
如果人类实现质量快速转化为能量的话,离解开宇宙之谜和多维空间之谜就已经不远了。欢迎提出宝贵的讨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物质燃料物理特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生物质燃料物理特性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